常州京城牛皮癣专科专科

中医治疗寻常型牛皮癣效果好

来源:常州京城皮肤病专科 日期:06-20

  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患病后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给病人带来莫大的肉体和心理痛苦。中医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无副作用等优势,目前主流的治疗思路是从血论治,血热型(血热内蕴、血热风燥)、血燥型(血虚风燥)、血瘀型(气血瘀滞)为公认的辨证分型。但是,笔者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上述三种证型之外的证候,尤其是一些病程长、多处治疗、长期采用凉血解毒法效果不佳的患者。笔者根据其临床证候采用温法、散法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满意疗效。兹溯古抚今,就银屑病的温法、散法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临床体会,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一、辛温散寒 古即有之

  银屑病中医古代文献称为“白疕”、“干癣”、“松皮癣”、“白壳疮”、“疕风”、“马皮癣”等。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干癣候》曰:“干癣但有匡郭……皆是风湿邪气,客于腠理,复值寒湿,与血气相搏所生。”明确指出风湿、寒湿为外在的致病因素,内有血热,复遇寒湿或风寒外侵,内外之寒热相搏,其病乃生。《诸病源候论·冷疮候》:“凡身体发疮,皆是风热所为。然血虚者,亦伤于邪,若重触风寒,则冷气入于疮,令血涩不行,其疮则顽……经久难瘥,名曰冷疮。”可见古人已知常知变,病人本身的体质不同,则可能容易遭受不同的外邪侵袭而发生不同的病证,从而导致不同的治疗效果。后世医家秉承上述寒、湿、风在“癣”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的思想,相应配伍出许多祛风燥湿散寒的方剂,其代表方如《太平圣惠方》的白蒺藜散,药用白蒺藜、防风、细辛、麻黄、独活、秦艽、苦参等辛散温燥之品,也配伍一些滋阴补气活血之剂,辛温燥湿以祛外邪,甘寒滋润而和内变,用药有理有据,值得我们现代中医深思。今人徐宜厚老中医所著《皮肤病诊疗学·白疕(银屑病)》也专列有“风寒证”,提出疏风散寒,活血调营的治疗思路,并以四物麻黄汤(四物汤加麻黄、桂枝)加减为主治方。

  二、发病因素 寒冷为先

  银屑病发病因素复杂,但大部分患者秋冬发病或加重。1984年国内一项银屑病调查发现,本病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原因主要是北方日照少,气候寒冷。李林曾探讨了银屑病的发病因素,结果发现,气候因素是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占55.87%(903/1616),冬季发病者最多(39.1%),依次是秋季(15.34%),春季(14.04%),夏季最少(5.19%),表明寒冷是银屑病最重要的发病因素。

  三、银屑病证候之分析探讨

  虽然早在《诸病源候论》即有寒湿致病的论述,但是由于银屑病的皮损以红斑、脱屑、干燥为特征,自明清以来,“热、燥论”倍受推崇,“外寒内热说”逐渐隐退,目前更是谈银屑病则多从血论治,血热、血燥、血瘀成为本病的主要证型,因而全国中医皮肤科界普遍以清热、凉血、养血、除湿、解毒为治疗大法,尽管不少患者收到了良好疗效,但笔者时常见到屡用大剂量凉血解毒或除湿清热方无效甚或加重的病例,而且这些患者在顽固性银屑病中占有相当比例。细考银屑病发病规律,多数舌质红,说明的确内有血热,若是单纯血热,按照中医学的理论推演,夏季应该加重,秋冬理应减轻,但事实却与之相反。通过多年的临床研究,笔者认为,某些病如银屑病、冬季发作的湿疹等,应从大自然与人体相关的整体观高度研究其病因病机、证候及其相应的治法,也就是把人置于自然环境中去考察和研究。就银屑病而言,冬季发病或加重者,平素多为内有蕴热(血热或湿热),由于季节变化,外界由热变冷,寒气笼罩人体,寒为阴邪,主收引,令人体毛窍由宣畅转为闭阻,内热更加难以外散而炽盛,外发肌肤,而为红斑、脱屑、干燥,此即所谓“寒包火”,也正是寻常型银屑病每至秋冬发作或加重的病因病机。此为冬季型银屑病的一般证型。另外一种证型为平素并无内热,甚或虚寒体质,通常皮损为鳞屑性红斑或淡红斑,但舌质淡白而胖,苔白,脉弱,系阳虚外寒证(内外皆寒)。还有一种证型为虽然舌质红,苔黄,皮损为红斑、脱屑,身强体壮,但屡用凉血清热之剂无效,脉弦或沉弦,求治、求愈之心迫切,心烦气躁,乃肝经郁热证。

  四、银屑病新证型与治疗体会

  通过长期、认真、细致的临床研究,现将上述三种新的银屑病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方药等作一简述,供同道参考。

  (一)寒包火证

  1. 临床特征:病程较长,每至秋冬即发病或皮损加重,热水浴后皮损减轻, 受寒或感冒则皮损加重,屡用凉血清热之剂疗效不佳。舌红,苔黄或白,脉无虚象。

  2. 治法:辛温散寒,清热凉血。

  3. 方药:麻防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加麻黄、防风)。

  4. 临床体会:本型乃寒包火,外寒不去,则内热难散,常规之单纯清热凉血,往往形成外寒更甚而内热难解或略有缓解之困局,疗程长而疗效欠佳。终不能使皮损完全消退。此时宜改为辛温散寒与清热凉血同用,寒药、辛温药各行其道,外寒散,则毛孔开,内热两得其解,疗效甚佳。

  (二)阳虚外寒证

  1. 临床特征:清热凉血之剂久服不效,反致胃肠不适,冬季则皮损加重,大便溏薄,畏寒,易感冒,皮损淡红或暗红,舌淡白而胖,脉弱。

  2. 治法:温阳散寒。

  3.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4. 临床体会:采用纯温法治疗银屑病,的确经过了很久的考虑,对于此种证型,因为过去习用凉血清热之剂,但治疗很久,全无效验。加之舌淡而胖,确与皮损之“热”象不合,乃精选一典型病人试治,不料效若桴鼓,云开雾散。自此大胆使用,只要辨证正确,屡试不爽。

  (三)肝经郁热证

  1. 临床特征:典型的红斑鳞屑,典型的舌红苔黄,却屡用清热凉血,除湿解毒长达月余或数月而全然无效。身强体壮,纳眠如常。唯求治心切,心烦气躁,脉沉弦或弦。

  2.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3.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4. 临床体会:遇到此种病例,非常令医生头痛,凉血、解毒、除湿、清热、辛散,屡屡改弦易张,却分毫无效。只有开阔的思路,敏锐的观察,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取得良效。

'); })();